close

  本報4月8日訊(記者 段涵敏 通訊員 伍西明 羅聞)治療腹股溝疝手術中,需要用鈦釘來固定網片和腹膜,此舉給患者術後帶來不適感和疼痛感。記者今天從湘雅醫院獲悉,該院專家通過技術革新,用手工縫合代替釘槍操作,成功開展省內首例免釘合腹腔鏡下腹股溝疝修補術,減輕患者的疼痛,患者術後24小時內即可康復出院。
  5年前,長沙市民王先生曾接受了開放式左側腹股溝疝修補術。然而,由於疤痕體質,再加上術後疼痛感明顯,王先生一直對治療效果不滿意。近幾個月來,他又被右側腹股溝疝困擾,於是到湘雅醫院就診。
  該院普外科專家黃耿文副教授介紹,疝氣,俗稱“小腸串氣”,即人體組織或器官一部分離開了原來的部位,通過人體間隙、缺損或薄弱部位進入另一部位,臨床上較常見的是腹股溝疝。近年來,針對疝氣的治療方法不斷推陳出新,但術中需要鈦釘來固定網片和腹膜,給患者帶來不適感和疼痛感,併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治療費用。
  如何進一步減少患者的疼痛?通過不斷的經驗積累,專家決定摒棄迅速又省事的釘槍操作,轉而採用腔鏡下手工縫合網片和腹膜。對於新方法的操作要領,黃耿文作了一個形象的比喻:腹膜相當於一本書,網片則好比一張紙。通過廣泛游離後先將“書本”打開,再把一張足夠大的“紙”(網片大小約為15釐米×12釐米)置入其中後,用來掩蓋腹壁缺損處。最後將“書本”合上,使“紙張”完全固定而沒有了活動空間。
  4月2日,手術團隊通過王先生腹壁上3個“鑰匙孔”大小的洞,將網片成功置入腹膜前,達到了治療腹股溝疝的目的。術後,患者王先生感嘆:“不僅疼痛感輕微,而且當天即可下床活動!”據瞭解,以往腹股溝疝修補術後,患者最快也要24小時後才能出院,有的甚至需要48小時。而通過新方法,患者在24小時內即可康復出院,更重要的是,在技術嫻熟的外科醫師手下,新方法複發率極低且遠期效果優良。不過,黃耿文強調,並非所有的患者都適合該手術,例如疝缺損較大者,釘合仍是目前的首選方法。  (原標題:手工縫合取代腹股“釘釘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c31kcqqu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